首页

灵魂救赎女王合集

时间:2025-05-28 03:12:19 作者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 浏览量:42650

 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

  中新社记者 张玮

  5月下旬,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,飞越中俄边境线,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。

 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、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。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,有3条穿过内蒙古,其中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、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。每到春夏季,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“处处闻啼鸟”,宛若一幅“百鸟翔集图”。

4月14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。 闫立新 摄

  据监测,截至目前,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,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。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的赤麻鸭,越冬种群数量达13.2万只,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%以上。

 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“人”字形队列翱翔;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;优雅的绿头鸭、鸬鹚或低头觅食,或舒展双翅……5月中旬起,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。

 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、面积较大的湿地。每年春季,大量候鸟从鄱阳湖、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,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。

4月17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。 闫立新 摄

  监测数据显示,额尔古纳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,每年在这里停留、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。

 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。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。20世纪90年代,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。“生态越来越好,鸟儿越来越多了。”

3月28日,内蒙古科右中旗,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。 毕力格 摄

  2024年,保护区引进“科尔沁”智慧管理平台,用一个“大脑”支配28个“眼线”和“触角”。“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,定位更高效精准,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。”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。

  2025年春季迁徙季,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,较去年同期增长124.5%。其中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,“鸟中大熊猫”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最高检:2023年检察机关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.7万人

“隐元是手无寸铁的勇士。”银发满头的李斗石5日接受采访时慨叹,隐元东渡370年之后的今天,能有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场面,作为黄檗文化研究工作者感到很欣慰。20世纪90年代,赴日留学的李斗石获赠日本房东种植的隐元豆,开启其对黄檗文化研究的兴趣,此后三十余年醉心其中。

四川雅安境内一油罐车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已致2死2伤

陕西、青海、甘肃、新疆以及西北旅游协作区各省份分别对冬季旅游资源进行倾力推介,为游客呈现了一幅幅“神奇大西北,处处好风光”的壮丽画卷,共同邀请广大游客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一起邂逅西北的冬季风情,感受别样的冬日奇遇。

《大美云南》:“活·力”

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各义务教育学校将以课间时间调整为切入点,完善立德树人机制,切实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由“管理导向”向“育人导向”转变,引导学校干部教师主动设计、积极参与学生课间活动。各学校将在校园内补充必要的体育器材,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宜的课间休息环境,引导学生利用课间走出教室放松休息、有益社交,适量活动,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。

中新教育丨2024桂台幼儿教育与社区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举行

第九届海峡两岸定光文化节是由武平岩前均庆寺、台湾彰化定光佛庙、台湾淡水鄞山寺共同联合主办。开幕式上,桃园市体育总会与武平县体育总会签订手球项目合作协议。

【瓣瓣同心 十年砥砺】习言道|美丽宜居京津冀取得丰硕成果

回顾这些年改革工作,我们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、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、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,都是革命性的,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